查看“吴军捷:與某傳媒关于知青的對話”的源代码
←
吴军捷:與某傳媒关于知青的對話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4}} 1、作为知青,经历了从保守封闭到改革开放的成长经历,对人性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应该如何做好新一代青年的教育与培养,把这种宝贵的人生财富传承下去? <br> 答:新一代不需要你去教育,开放了也再回不去保守。当代青年会选择自己的人生,不会一听号召就行动。 <br> 2、您认为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市大学生,是否应该在大学期间或者毕业后,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我认为上山下乡虽然是种历史性的错误运动,但也客观上造就了您那代人的意志品质和对生活的感悟。 <br> 答:任何地方都有底层,只要有心。田北辰睡了一晚棺材房,改变了他在立法会对民生问题的取向,叶刘则不一样。 <br> 3、上山下乡这场运动有利有弊,站在不同阶层的角度,对利弊的分析也不同。作为没有这种经历的当代学生,我觉得知识青年下乡可以给广大农村地区输送科技文化知识,给农业的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而且广大农村的生活场景也是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源泉,文艺离不开群众而且为群众服务。不知道这个想法,您觉得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谢谢! <br> 答:今天的青年有条件去农村输送知识,也是发财之路,抓紧去。文艺嘛,少谈些。 <br> 4、坦白讲,我个人一直对前些年社会上的一些人以各种形式对上山下乡时代的自恋式的怀旧,感到悲哀。明明是苦难,非要罩上无比幸福的外衣,其实也许是用抱团取暖的方式来摆脱痛苦的回忆。但这就给很多年轻人造成错觉,似乎文革时代是多么的圣洁。 <br> 我的问题是,现在上山下乡的大多数人都已经步入老年有的甚至已经作古,请您看如何能让本文这样的反思,不只是在小众群体中共鸣,而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有益于人生的思考?谢谢您! <br> 答:每个人都会自恋,对自己都不喜欢,何以爱世界?在历史面前,每个人都是卑微的存在,太多的反思留给专业的史学家好了。重要的是,从过去中走出来,人不是可以活到120岁吗?五十年算什么? <br> 5、下放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知青及城市居民的到来,给当时处于相对'愚昧'的农村带来文明的气息,也为后期的'乡镇企业'大发展铺下基础。凡事一分为二为好。不应以当年受难而后悔,亦不要以现在……责故人。 <br> 答:提问者如果想“下放”就去吧,别在这里矫情。 <br> 知青生活忘不了,需要的不是庆祝、纪念,而是祭典。唯一的收获是从此知道了底层的人心,立下了在命运的前面碰得头破血流而不回头的蛮劲。这点在几年知青生活仍不断强化,不须回想当年才知道。 <br> 以上是对“深度问答”的回應。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吴军捷:與某傳媒关于知青的對話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